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舞蹈传统。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的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就更加瑰丽多彩了。这些形式多反映各民族当地的劳动生产,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说民间舞蹈多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群众性。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都尤为重要。各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形成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彝族,是我国滇、川、黔、桂四省的主要土著民族,主要分别在金沙江南北两侧,南侧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的乌蒙山和云南六诏故地(乌蒙山脉的分支)。哀牢山、蒙乐山;北侧分布在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由于彝族分布地域较广,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别,形成了各自其独特的生活内容、风格、情趣、韵律和美学要求。单是楚雄地区的彝族就有多达13个彝族支系,形成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体系。
笔者作为一名彝州的舞蹈演员,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一直接触彝族民族民间舞蹈,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有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汲取传统精华,是创作彝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
彝族是我省最大的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浩如烟海。滇西打歌、楚雄左脚舞、滇中跳乐、滇东大三弦跳月、滇南烟盒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是彝族文化的一大亮点,也是文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州文艺工作者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努力发展民族歌舞,曾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民族歌舞节目。如大型彝族舞剧《咪依噜》、大型节日舞蹈集锦《彝山云霞》、彝族乐舞《威楚彝韵》等等。对于艺术,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充分说明了对于民族民间的舞蹈艺术,对其进行传承的重要性。
如我院创作、排演的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太阳女》便是一个传承彝族民族民间舞蹈成功的例子。《太阳女》是对一个彝族其民族文化的完美再现。看似未经雕琢的舞蹈,却是警官了对民族面具舞蹈元素的提炼,向观众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画卷。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太阳女》强调了尊重彝族的族群性、地域文化性、宗教礼节性和生活需求性,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性因素很强,风格性突出。
因此,可以这么说,彝族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基础,必须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民间艺术土壤中,汲取民族民间深厚的艺术养分。对其进行很好的传承学习,才能使其有所发展。
二、大胆创新求变,是彝族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关键
时代在发展,艺术创作要强调有创新精神,并要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性,才能紧跟时代,不被淘汰。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只能走进艺术创作的“死胡同”。
例如,我团创作演出的彝族舞蹈《月亮出来了》这个作品,作品表现了彝族男、女青年之间缠绵的爱情。舞蹈使用是道具就是一把常见的月琴,但是,编创人员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作品的艺术品位较高。在作品中,月琴既是谈情时候的乐器,也是一轮明月。舞蹈的编排和表现形式,独具匠心,舞蹈段落构思巧妙,富有情趣。作品编排新颖、表演形式独特,舞蹈既有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元素,又有较大的创作提升。
再比如彝族舞蹈《黑•白》,舞蹈表现了身着白衣的毕摩敲起羊皮鼓,虔诚的念诵经文为百姓祈福。一群身着黑衣的彝族男子跟随她有节奏的鼓声起舞。那刚劲有力、独具特色的舞蹈,在浓墨重彩的铺展中,演绎了古朴醇厚的彝风彝韵。舞蹈表达了彝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扶正的心愿以及富有民族特点的彝族毕摩文化。这个舞蹈虽然运用彝族的舞蹈元素,但是编导用全新的编排手法,融入了编导对生命的轮回、对于彝族传统文化的思考,赋予了传统的彝族民族民间舞蹈以新的生命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总结
中国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民族民间舞在创作上必须应时代性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其他民族民间舞是这样,彝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也是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然而要发展民间舞蹈,还需不断创新,结合民间舞蹈地域及文化特色,巧妙结合现代思想意识,顺应时代发展及人们需求,综合其他舞蹈特色元素为我所用,才能走出一条彝族民间舞蹈的广阔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集鸾,刘素英.民族民间艺人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J].民族艺术研究,2000(S1):78-79.[2] 石胜.多元文化下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保护研
究——以四川凉山彝族民族民间舞蹈为个案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9):163-163.
[3] 马盛德.生活的根 民族的魂——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9(10):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