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二胡;艺术;起源;发展
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民族拉弦乐器。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元化的撞击和融合,在传承和演进中,成为今天这样一种音色悠远柔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风格浓郁、深受大众喜爱的拉弦乐器。二十世纪以来,二胡艺术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赢得普遍赞誉。遥望千年的历史遗韵,二胡在近百年的音乐历史上取得了空前的繁荣。这里简单介绍几位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二胡艺术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二胡艺术家。
一、二胡音乐的拓荒者——周少梅
周少梅,我国近代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是一位民族乐器的改革者,将二胡左手换把发展为三个把位,突破了“老少翻”的局限。同时打破“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式,他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二胡练习曲、独奏曲,如《良宵引》、《划龙船曲》、《虞舜熏风曲》、《凤求凰》等。
二、二胡艺术的奠基人——刘天华
刘天华,“五•四”时期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革新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师从于周少梅。他改进二胡的形制、规定音高,改进“琴筒”的规格,增长了琴杆的长度,参考小提琴琴弓设计了我国第一把改良的二胡弓,在我国传统乐器所独有神韵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和小提琴、琵琶、三弦、拉戏等演奏方法,创新性加以“改进”将一件民间乐器提高到我国近代专业乐器的地位。
他创作出了十大金曲《良宵》、《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等。刘天华学派有许多的继承人,其中以储师竹、蒋风之、陈振铎和刘北茂最具代表性。
三、民间艺术家
生活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同样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阿炳——流浪艺术家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少年时掌握了琵琶、二胡等多种乐器的演奏。他将二胡定弦为g——d,比标准音低了五度,并采用一弓一音的方法,跨小节,跨拍子的不规律连弓,增加了乐曲的感染力。 阿炳一生创作了二百七十多首民间乐曲,但遗憾的是至今只有杨荫浏、曹安和为他录制下来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
(二)吕文成——胡琴博士
吕文成,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广东最为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他大胆革新,把二胡外弦由丝弦换成钢弦,并采用两腿夹持琴筒的演奏姿势,他成功地研制成了高音二胡,是高胡成为广东音乐最佳的独奏乐器。因为他熟悉多种乐器的演奏,特别擅长高胡,所以享有“胡琴博士”的殊誉。吕文成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音乐作品,有《平湖秋月》、《渔歌晚唱》、《步步高》等作品。他对广东音乐的发展影响很大,也是我国民族乐坛上一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
(三)孙文明——创新技巧
孙文明的身世背景和阿炳很相似,他也是一位盲人,生活坎坷,流落街头,后辗转来到上海开始新的人生。他的许多作品,由于定弦的特殊,有的用双马尾演奏,有的不用千斤,不同把位与空弦的各种对比,模拟三弦音色和演奏效果,技巧难度很高,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丰富了二胡的表现手法,对二胡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有《流波曲》和《弹乐》《杜十娘》等曲。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建立,二胡艺术教学和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态势。
1963年“上海之春”二胡比赛的举行,迎来了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春天。这一次的比赛推出了一大批年轻的二胡演奏人才,如:闵惠芬、蒋巽风、鲁日融、黄海怀、王国潼等。进入了八十年代后,二胡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多样、体裁新颖,作曲家们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形成了二胡作品创作的新的高峰期。这时期也出现了从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作品移植的作品,还有对外国作品进行移植和改编的作品。
展望21世纪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前景是非常美好的,由于国家强盛、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二胡艺术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新的优秀的年轻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如:宋飞、于红梅、陈军等等,未来二胡艺术的发展道路将由他们来续写新的章程。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M].1版.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2]陈伟.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二胡[M].1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4.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
[4]周畅.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