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超
过两千年的历史,古筝有叫“秦筝”。在秦国演奏乐中经常可以见到其身影,出土的青铜文化器件的雕刻描绘中就已经可以见类似古筝的刻画,当时的古筝乐器被广传大江南北,并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形式,其中主要流派有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陕西筝派和浙江筝派。在当今的河南省附近,以河南大调曲为基础,河南古筝流派发展为板头曲和唱腔牌子曲两种。秦筝演奏也有与山东琴书一起进行和音和演唱,主要把大板曲作为主体。南方古筝发展主要位于广东潮州地区,特有的当地曲调中的细乐和弦乐与古筝音色巧妙结合,常与三弦、琵琶、洞箫等乐器一同演奏,起到很好的风雅效果。陕西筝派与当地民风想配合,粗犷豪放的韵调给人深幽的心境。简洁明快的浙江筝派声调中略显活泼,适合喜乐之景。
丰富多样的古筝流派组成了我国古筝音乐的发展历程,其以筝为本创新开发的新的艺术形式为我国的文化历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古韵秦筝共和悲歌,多彩唐韵月下赏歌,质朴闲暇林中会友,时代和地域给了古筝艺术以全方位的发展和继承,始终作为民间乐器中的重要部分延承艺术血脉。
(二)古筝艺术的继承
艺术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其发展特点综合继承和演变,每个时代对艺术的审美观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古筝艺术也是如此,当时的社会状况对古筝乐谱的编写有很深的影响,基本每一首古筝乐曲都有一个故事,每当演奏时都是对古人心境的从新解读,呈现历史的穿越感。
如今的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百家争鸣的情况反映着人们对古筝的喜爱。很多知名的古筝曲目被流传开来,古筝艺术家也不断相承,青年艺术家人才辈出,老一辈的古筝艺术家如苏文贤、高自成、任清志、王省吾等也通过各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余热。
古筝艺术已经不再是专业人员独享的东西,在很多中小学课堂中也有古筝课程的开设,逐渐走入了普通大众的家中,也与其他乐器一起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每个事物都有优点,也会有不足之处。古筝艺术也是如此,其较为局限的艺表现形式制约着其发展,但是长期发展结果给人们以警示,坚决要以传统艺术为基础,不能抛弃古代的优秀艺术另起炉灶,同时也要时刻改变适应当时的人民艺术欣赏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继承古筝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二、古筝艺术的发展
艺术是需要不断变化的,古筝也不例外,其生命力的维持需要不停的创新和发展。现今古筝艺术不但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演奏技巧和演奏曲目,也有很多当代艺术家编写新的古筝曲目表现其心境的同时也将时代的特征加入其中,但是也有的曲目受地方戏曲的影响较大,过于明显的伴奏效果无法表现古筝的音乐特征,民间性太强。上世纪中叶,古筝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老
一辈古筝艺术家创作的《闹元宵》、《庆丰收》、《幸福渠》等曲目一直传奏至今,他们开发的双手演奏技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如《幸福渠》中,右手演奏,左手刮奏,其音律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庞大。很多当时的曲目都在我国现今的古筝教学和古筝考试中得到应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其当时的创作十分注重表达感情,每一个古筝曲都把其内心的情感细腻真实的表达出来,极富内涵耐人寻味。到了九十年代,很多思维严谨的专业作曲家开始古筝音乐的创作,其技巧性更高、手法也更加的娴熟,以和声复调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古筝的表现力。
古筝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的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协奏等,演奏技巧也从扫摇、快四点、摇指、双手轮奏发展了快速指序弹奏、双手轮指、双手摇等。
通过一代又一代古筝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古筝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其显著的成绩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和娱乐,更是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媒介被人们所利用。我国政府和个人机构都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旨在发扬真正的古筝艺术,丰富人们的情感。
三、结束语
古筝艺术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同时也要考虑在形式和演奏技巧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筝曲的编写也要考虑时代特征和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燕.当代筝乐的发展及其表现特点[D]. 南京艺术学院 2008
[2]曲明明.从《枫桥夜泊》看古筝艺术的文化内涵[J].音乐天地. 2009(08)
[3]赵美娜.现代古筝音乐演奏技术与发展之我见[J]. 音乐生活. 2010(08)
[4]兰庆炜.古筝艺术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 大众文艺.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