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声乐艺术;语言特征;咬字发音
声乐艺术和声乐语言相辅相成,既是语言展现出音乐的灵魂,又是音乐衬托着语言的魅力。使得两者的魅力相得益彰,不断尽显。随着时间的发展,言语已不能满足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就把生动的富于情感的语言和与之相匹配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了解声乐演唱的语言特征,是唱好一首作品的基础,学会咬字发音,是唱好一首作品的保障。掌握好声乐演唱的语言特征和咬字发音,对我国的声乐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声乐演唱语言的特征
(一)声乐演唱语言的方言性
一个民族声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与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缘源。方言有它本身的地区性、民族性、文学性、艺术性。方言同时也能反映出这个民族地区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比如北方人性格比较粗犷豪放热情,他们的音乐风格就相对比较豪放热烈一些,南方人温婉细腻温柔,所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也多了一些柔情似水的感觉,所以在演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时,要体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注意把握各地区语言风格的差异,要熟练掌握你要演唱作品的方言。
(二)声乐演唱语言的叙事性
在声乐作品中,有关叙事的作品非常多,并在我国的声乐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歌曲开头就写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这些歌词语言中可以判断这个故事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成功,人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歌颂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全国人民为此都很高兴的情绪。
二、声乐演唱中语言的咬字发音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有机相结合,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与内心感受的艺术。训练歌唱者的咬字问题,是处理好“字”“声”的关系——即“字正”和“腔圆”辩证统一关系的关键环节。
汉语语音是由声、韵、调三大因素构成。声即歌唱中的出声,出声涉及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的相应动作,所谓古人所说的“五音”;韵即韵母,发音过程是字音的延长,也是字音通过共鸣来扩大音量和美化字音的过程。人们根据汉语拼音把字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歌唱时,唱出字头后,归韵与收音就有字腹、字尾来完成了。收声时,因母音不同而由口腔的齐、开、樶、合的不同变化来定型,故古人称之为“四呼”;调,即声调,即发音时字母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在歌唱中关系着歌词与旋律的统一关系。就拿我演唱过的一首新疆民歌《一杯美酒》为例,我拿几个相对比较典型的字音来分析咬字吐字,行腔收韵这个问题。首先新疆民歌的特点就是小弯弯特别多,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这和他们平时说话的语气腔调就有关系,说话结尾音给人一种上扬的感觉,所以唱歌的时候也要找到语言这种积极上扬的感觉。第一句是:“我的爱情像杯美酒,一杯美酒,心上人请你把他接受”,美、酒、受这三个字作为每一小句的结尾音,就体现了新疆民歌这种跳跃上扬的感觉,每个音都有一些带有地方民族风味的装饰音并且在此基础上延长后收尾,“美”的延长音应该是清楚的咬过字头之后松掉,在ei上延长,“酒”字是整首歌曲出现频率最高的字,这个字应是在咬住字头之后,字腹i和字尾ou一起收韵,如果“酒”后边需要延长拍子的话,是在字尾ou上继续延长收音在ou上。“受”也是归韵在ou上。这样带有装饰音并需要延长的字在整首歌曲出现的还很多,我就不一一作讲解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能为了咬字和归韵,就把歌唱的语言咬字一分为二,唱的不连贯,歌唱的时候应该像说话一样自然,注意情感的把握和行腔的流畅,突出字头是为了让语言的内容表达的更清楚,但也不能咬的太死,注意把握度。归韵是为了语言的规范。一定要在歌唱连贯流畅的基础上,注意带有合适的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的咬字和归韵,这些语言的处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歌曲的思想感情能够更准确更完美更直观清晰的表达给观众。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感情的媒介,歌唱艺术要通过语言来传情达意,因此清晰带有感情而又不做作的语言表达很重要,如果你的歌唱语言含糊不清,听众就不能够更清楚的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如果把字咬的太中规中矩很生硬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感情,那么语言和音乐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在声音的基础上,把握不同作品语言的风格特点,从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出发,通过清晰圆润流畅的咬字吐字,行腔収韵,根据歌词的具体内容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来表达声乐作品中很细腻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最后再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适当的二度创作,诸多因素加在一起,就能够更完美的体现语言的价值,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邹长海.编著.《声乐艺术语言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姜家祥.编著.《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武汉出版社2003[3]徐笃刚.编著.《声乐艺术美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