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禁忌”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为“禁止的”和“危险的”。禁忌是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禁忌,每个民族的禁忌都是其民族文化性格的曲折反映。
关键词:古代;文化;禁忌
中国自古就有问禁问讳的古训,初至异地,首先访问其政教风俗方面有哪些禁忌,以免触犯。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如果入他人之境,不知避忌,就有可能如王充所说:“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祸。”可以看出古人是很惧怕触犯禁忌的。
说到禁忌的由来,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大体上有四个方面。一是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二是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三是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四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在中国古代,禁忌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得以体现,如对自然山川的禁忌,对花鸟虫鱼的禁忌,对饮食、服饰的禁忌。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中国古代的禁忌文化进行了分类,例如陶立瑶先生将禁忌分为宗教禁忌、生产禁忌、语言禁忌和一般生活禁忌。乌丙安先生基于禁忌的民间信仰,在《中国民俗学》中将禁忌大体划分为五个方面: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命运崇拜。本文以《红楼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中国古代的禁忌文化。
一、称谓禁忌
《公羊传·闵公元年》记载,“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现象,人们是不能提及君王、父母的名字的。例如唐高宗名叫李治,“治”字就变成皇帝独有的字,别人是不能叫这个“治”的,而且和“治”同音的字也得改。当时所有的文章书籍都必须避免出现这位皇帝的名字。在《红楼梦》中,贾雨村与冷子兴提到林黛玉时有这样一段话:“我这女学生名叫黛玉,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林黛玉写“敏”字少一二笔,读“敏”字作“密”也是避讳。
二、死亡禁忌
对死亡的禁忌源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禁忌往往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由于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不同阶层的人对死是有不同说法的,“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如《红楼梦》中元妃的死就称“薨逝”,而金钏、晴雯的死就称为“死”。人们认为说了“死亡”这些字眼是不吉利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有一段黛玉和宝玉的对话,其中黛玉问到她来时为什么不开门,宝玉发誓说:“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黛玉听到宝玉说到“死”立刻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可见他们对死是很忌讳的,尤其是大清早更不能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时至今13有些人一谈到死还是很忌讳的,这也是古代禁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人不但对“死”避而不谈,就是对与死相关的丧葬等词语也是很忌讳的。《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凤姐去看望秦可卿,在她和尤氏的一段对话中,凤姐提到应该给秦可卿准备料理后事,尤氏没提“棺材”而是说“那件东西”,“那件东西”指的就是“棺材”,这是死亡禁忌的体现。
三、饮食禁忌
中国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食物内容的选择、食物的制作和饮食方式以及座次都有着不同的禁忌。首先谈食物内容的选择。出于恐惧和敬畏,古人对有些东西是不食的,在涉及食物搭配问题时,古人有一些禁忌,即我们通常讲的食物相克,这些禁忌都和养生相关。《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记载:“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可见古人有些饮食禁忌是出于养生的。其次是座次,中国古人在吃饭的每一个细节上几乎都做了要求,例如:女子不上席;吃饭不能说话;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尊者坐上座、卑者坐下首,长者坐上座、幼者坐下座。再次,餐具的使用也是有很多细节的,比如使用筷子最忌讳三长两短,并且筷子不能随意摆放;用茶壶给人倒茶时不能把壶嘴对准客人,因为壶嘴对着客人会被认为是对客人极大的不敬。
四、身体禁忌
在中国古代,成年人绝对不可以将肉体裸露人前。尤其是对于女性,要求之严格是惊人骇世的。《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吓的众婆娘忽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进来,众婆娘藏之不迭的目的是不让贾珍看见自己的面容。即便是父女、兄妹,由于身份地位不同也不能同坐、同食,而只能是隔帘相望。《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有这样一段描写: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父女由于地位不同,互相只能隔帘问候。
五、服饰禁忌
中国古代服饰的禁忌现象主要体现在服饰的颜色、面料、图案、款式、穿戴方式和装饰物等方面,不同的颜色象征身份的高低和贵贱,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区分贵贱的工具。《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作者描写了她的穿着:“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王熙凤穿着极其华丽,她的穿着体现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
服饰禁忌还体现在丧葬上,由于黄色和红色接近于太阳的颜色,所以被认为是吉祥色,这样的颜色是对死者不利的,因而在丧葬上是禁忌红色和黄色的,取而代之的是白色和黑色。《红楼梦》中来往宾客为蓉大奶奶送殡时皆换素服,而府内仆人皆是青衣。
六、对钱财的语言禁忌
中国人逢年过节见面时往往说“恭喜发财”,这种现象其实也深受古代禁忌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在新年初始用吉利话趋利避害,新春的对联都是“招财进宝”、“抬头见喜”、“金玉满盆”等一些与有钱财有关的话语。《红楼梦》里元春在元宵节回贾府省亲时给大家带的都是“宝贵长春”、“喜庆有余”、“福寿绵长”、“如意”等一些表示大吉大利的话。正如贾府老太太在玩牌时说的:“我不是小气爱赢钱,原是个彩头儿”。“讨彩头”实际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方式。
中国古代禁忌文化时至今日对人们的生活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将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继续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对自身的认识将不断提高,有关生活的一些禁忌将会自然消亡。
参考文献:
[1]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69.
[3]孙文福,王占琦.丧葬禁忌生成的社会文化原因[J].文化论苑,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