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审时度势、自主创新并与时俱进。
关键词:高校;文化;传承;创新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民族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及创新。
一、解析文化传承与创新
何谓文化?文化即“以文化人”,就是要影响人、教育人和感染人,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人的心灵。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人类文化的发展不仅包括文化传承,同时也包括文化创新。创新是建立在已有文化基础上的,是对已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任何时代的文化变迁都是对原有文化的继承、发展以及创新。如美国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高度强调理性、批判、反思以及创新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精神,将创意融入产品,将细节意识和激情文化注入组织内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苹果文化。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价值核心,建立了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将微软推上了时代的巅峰。当然,创新不是西方人的特例,中国人可以也有能力进行创新活动。如《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13新,又日新”;朱熹“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口改月化,便是长进”;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当代社会,创新理念依旧影响着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11t-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坚持大胆革新,不断向新领域探索,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航天事业在“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包容自立”的航天创新文化引领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技术创新和坚持不懈,造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由此可见,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可继承性。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当前,社会实践的发展对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是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是文化育人和人才兴文的重要场所。今我国高校已由规模扩大化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各大高校切实把工作发展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提升软实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实践证明,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一)更新高校教育理念需要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育理念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对教育促进人的终极发展的理性认识。高校教育理念是高校的灵魂,反映着高校的理想、信念和态度。事实上,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其关键之处在于精神之大、品位之高,在于是否能够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要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创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形成开放、宽容、理性和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需要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教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人力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兼集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能够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研究高深学者也”。如果说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那么在大学中有能力、有资格研究和破解高深学问的当属高校教师。他们不仅接受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诸多认可,能够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能够肩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管理除了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办公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教师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精神素养,加强教师的学术创新,合理运用人本管理思想来认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获得高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需要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质量特色是高校竞争取胜的关键。要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要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首先应该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的文化品味,实现高校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等多位一体的文化格局,兼顾各高校自身特色,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但有文化必定要有知识。高校若不重视自身文化建设,若不履行文化育人的重任,其教育教学质量便不可能有质上的提高,更不可能完成高校育人的重要使命。
三、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困境
(一)宏观发展上,重技能轻教养
高校在人才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能不能发展,关键看能不能培养适合的人才;人才能不能培养,关键看是不是有合适的教育。高校在文化上的重要使命是培养人才,即有“人”又有“’,有“能”又有“德”。如今,很多高校都强调技能教育而忽视文化育人,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技术教育和专业培养是最重要的,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正因如此,社会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品质评价过低,其社会期望值也逐年降低。实践证明,高校如果过分重视技能而轻教养,其人格培养必定产生诸多问题,而没有教养的“人才”是不可能承担社会建设重任的,也不可能继承和创新优秀文化。
(二)微观建设上,简单庸俗、缺乏创新
首先,文化建设形式、内容简单化。当前,许多高校都热衷于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却没能把握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真正内涵。单纯地去开展文化活动,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有娱乐化、肤浅化和简单化的倾向。
其次,文化建设雷同度较高,不具独特性。当前部分高校管理者将校园文化建设误认为是搞工程建设,认为有了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就是对学校进行了文化建设,在过度关注物质文化的同时将精神文化抛诸脑后,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高校应该把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提升道德教育来培养健全人格。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文化的使命,通过不断反思和革新,在文化传承中创新,在文化创新中继承。
再次,文化建设庸俗化,缺乏自主创新。高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而是一项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改善和优化的长期工程。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功利主义的倾向,把校园文化建设单纯定位在学校功绩上,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考核,临时改建或走走过场,并没有按照学校整体规划和实际需求来设计。有些高校则过分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调对学校师生的严格管理和规范,束缚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事实上,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都积累了不少有形和无形的优良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是高校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继承和发扬。
四、当前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努力
目前,国内各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了相对完备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下,高校精神文化有了时代性的变化,面对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压力和挑战,很多高校都能够坚定文化发展的特质和方向,遵循其发展规律,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文化发展特点,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高校校风、校训、教风等方面。例如南开大学秉持“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发展理念,“公、能”两个字,是全校的精神核心,教师施教为了这两字,学生努力也是为了这两字,这种公能精神需要南开人永远传承下去。再如武汉大学为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坚守“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学校精神,其寓意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刻苦学习,以刚毅坚强的品格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可见,文化意识的形成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精深浓厚的高校文化理念的塑造必将带动其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二)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劣、工作和学习氛围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努力建设高品位、环境美、特色鲜的现代校园。图书馆的建设是当今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一道风景。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不同门类的图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面,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多功能音乐礼堂、体育馆、活动中心、小广场、小花园等配套设施,不仅使校园更加整洁美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灵活多样的休闲场所,有助于学生修身养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性情。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现为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分别设有本、硕和博士专业。在这里进行历史学和哲学学习的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岳麓山亮丽的风景,更难得的是,可以在这里感受不同时代的文人气息,以及积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
(三)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制度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在实践办学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和自身的不断发展,形成了高校的组织结构和各类不同的制度规范,这些内容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调整和完善而形成的文化内涵,就构成了高校的制度文化。例如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很多高校都已深刻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并建立了许多不同的制度,其中不乏一些创新的举措,体现了现代高校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的发展理念。如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建立了高校学生行为规范制度;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建立了学业奖励制度,如笔者所在的长春师范大学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一二三等奖学金之外,还设置了院长奖学金,奖励各分院成绩和综合表现突出的同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此外,学校还针对教师制定和实施了科研奖励制度,对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从事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高校不能也不应一味强调亘古不变的文化理念,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教育的终极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也应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宁.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3—06—03.
[2]纪宝成.深刻认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1(1O):8一l0.
[3徐进功.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12(1):72—74.
[4]贺善侃.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看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研究,2011(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