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问题,是对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文化习惯的理解。译者只有在了解自身文化属性的基础上,熟知他国文化背景,才能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加强跨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的认知、传统文化的感悟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译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高度的职业操守,才能密切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语言翻译;译者
语言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作为认识与实践的主客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翻译为饱含另一种文化的语言,不仅要具备翻译的语言功底,掌握翻译策略和技巧,更要熟知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笔者试图从语言翻译中认知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从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的主要表现上感悟两者的密切关系,也从译者对语言翻译与跨文化意识的联系等方面加以论证,充分肯定跨文化意识与语言翻译的密切关系,将跨文化意识的理论指导与语言翻译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语言翻译在社会中的跨文化传播功能。
一、跨文化意识在语言翻译中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西方学者Hanvey提出的理论,指的是理解和承认文化差异的能力(thecapacityofunder.standingandacceptingculturaldifferences)?。此外,西方学者Chen和Stacosta对“跨文化意识”解释为:“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中认知方面的问题,是对影响人们思维与行动的文化习惯的理解。跨文化意识要求人们认识到自己具有文化属性,也要基于同样的认识去探寻其他文化的突出特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理解他种文化人们的行为。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就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严重问题”。可见,跨文化意识被定位于认知方面的问题,但是,指的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影响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化习俗的理解。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译者不仅要把自己理解为文化人,也要将他人看成是文化人,认真探究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传播的过程中有效地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艺术,通过译者的加工与创造,转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风格。换言之,跨文化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自觉性。然而,培养和形成这样的跨文化意识,并具备语言翻译的跨文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从事语言翻译的实践过程中,在文化传播与吸收的宏观背景下,在不断丰富与积累经验的历程中,逐步树立并加深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跨文化意识在语言翻译中的主要表现
跨文化意识作为译者的一种理论指导,通过语言翻译外化为一种交际行为,更要内化为一种文化精髓。在跨文化背景下,不同语言背后都隐含了它相应的民族性,而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社会习俗等。在语言翻译的转换中,必然加入了译者自身的理解与消化,进而形成带有译者本民族特色的语言风格与文化特色。然而,语言翻译的创造性必须以原著的文化为背景和基础,为此就要不断增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
(一)在语言翻译中认知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体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一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从文学作品中也可见价值观念的差异。《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作品中描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的下场。由于受价值观念的影响,译著在中国读者的眼中发生了别样的感观,虽然同情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但中国读者更多地会从伦理观念的角度出发,谴责安娜缺乏忍让精神,没有尽到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应尽的职责与义务。面对有着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文学名著,译者在进行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理解原著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也要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出发,增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发挥语言翻译的功能性。
(二)在语言翻译中感悟传统文化
语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为,要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恰如其分地用另外一种语言表现出来已然不是易事,而对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的翻译,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出现的“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三十八回中的“怅望西风抱闷思”。关于“东风”与“西风”的认识问题,中英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概念迥异。中国人的“东风”是指春夏两季从太平洋吹来的温暖的风,而英国人的“eastwind”却是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冷风,与中国的西风、北风相似,而“西风”在英国人心目中是温暖的风。DavidHawkes在翻译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红楼梦》中的“东风”译为“summerbreeze”,而将“西风”译为“autumnwind”,这样翻译对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来说更容易与《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吻合,便于产生共鸣。
在语言翻译中感悟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不仅要熟知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更要掌握他国的文化精髓与传统承袭,这样才能将他国语言较为精准地翻译为本国语言,从而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三)在语言翻译中觉醒民族意识
任何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也有其自身目的,它必须为译者及其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例如,古罗马征服古希腊后,罗马人就开始把希腊文化移植本土,大规模地翻译、汲取希腊文化的典籍,通过翻译和模仿继承了希腊文化。他们对原作随意删改,丝毫不顾及原作的完整性,这样做乃是为了表现罗马“知识方面的成就”。而宫钦言也认为古罗马的这一翻译活动完全是为了本民族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已经完全不是一种交流态度,而是一种攫取和侵占。虽然我们不赞成古罗马把语言翻译当作一种掠夺和侵略他国文化遗产的手段,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语言翻译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它不仅考验译者的语言功底,更体现译者的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Hanvey,RobertG.1979,Cross—CulturalAwareness,TowardInternationalism:Readingsi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M].Berkshire:NewburyHousePublications,Inc.
[2]Samovar&Porter,eds..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Reader[M].SanFransisco:WadsworthPublishingCo.,1997.
[3]赵建忠.《红楼梦》在国外传播的跨文化翻译问题[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