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有超过25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定期披露财务报告,这些信息的披露,有效的降低了资本市信息的不对称。因此评估财务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财务报告质量及其评价的含义,分析了评价财务报告质量的动机,对主要的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做出阐述并做出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质量;质量评价
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财务报告的作用日益突出。合理准确地评估财务报告的质量,不仅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有效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可以促进会计主体自觉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一、财务报告质量及其评价的含义
财务报告已成为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相关信息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的质量高低决定了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评价财务报告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目前除了审计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外,资本市场并没有能够对财务报表质量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式,投资者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因此,对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财务报告质量应当包括质与量两方面,即财务报告本身的质量和财务报告披露的质量。那么,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也应当同时评价财务报告的质与量两个方面。
二、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动机
目前,中国有超过250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须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定期披露财务报告,这有效的降低了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但是这些信息是否可靠,能否保护投资者,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报告质量是否相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有赖于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
(一)帮助投资者做出投奔决策
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比较不同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有用性做出甄别,从而选择质量高的信息,使之成为做出决策的有益参考,起到保护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作用。
(二)有利于比较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
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其质量不同,披露信息的有用性也有所差别。要想对不同公司间的财务报告进行横向比较,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同时关注多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行业状况、市场走向等情况。
(三)为监管者提供新的监管依据
证监会可以通过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系统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情况进行更加有效、量化的监管,规范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
就财务报告质量如何进行评价,目前存在两类主要观点:“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
(一)用户需求观
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概念框架为主要代表的“用户需求观”认为,财务报告质量是由财务报告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所决定的。在2010年发布的概念框架中指出,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即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
1、相关性
相关性要能够对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无论财务报告使用者是否决定使用财务报告信息或者已从其他渠道获取有关信息,都应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相关性表现在财务信息要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以及重要性。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通过使使用者预测未来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通过对以前的决策做出验证或修改来提高信息的相关性。有预测价值的信息经常同时包含着反馈价值。重要性是指使用者基于特定报告主体做出决策时如果该项信息被忽略或错误陈述将对决策产生影响。
2、如实反映
如实反映的涵义包括完整、中立、免于重大错报。完整的表述应当包括能使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的全部内容,包括相关陈述和解释。中立的表述要在会计信息的选择和表达上不存在任何偏见和侧重,但并不代表会计信息不对决策产生影响。如实反映不是指财务信息在所有方面都没有差错。免于重大错报是指在表述的现象方面不存在遗漏与错误,并且在选择与应用会计信息时也不存在错误。除了基本的质量特征外,还存在增进的质量特征: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观点与FASB基本一致,它提出了判断财务信息是否相关的7个概念,如果财务信息能够满足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用户需求,该信息就被认为是相关的。在确定了该信息相关后,再根据可靠性与可比性对该信息的质量做出评价。AICPA还提出了“盈余持续观”,其本质与FASB的用户需求观一致,都要求从对投资者有用的角度来评价财务报告质量。
(二)投资者保护观
投资者保护观的代表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998年,SEC提出了以诚信、透明、公允、可比和充分披露为财务报告质量的主要特征。高质量财务报告的特征应当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透明而充分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不应误导投资者。投资者保护观更注重财务信息的表述与披露,而不同于用户需求观下的侧重于财务报告本身的质量。
(三)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的区别
首先是二者的形成背景不同:用户需求观产生于2O世纪6O年代会计信息含量低时,而投资者保护则是产生在20世纪9O年代盈余管理盛行之时,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认为盈余管理已大大影响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形成了保护投资者的观念。另外它们运用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不同:用户需求观更多地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而要求会计信息要具备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投资者保护观侧重的是透明、可比和充分披露,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披露的质量。存在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提出两种观念的主体不同,提出用户需求观的FASB,其成员主要是会计界的学者、专家,他们更希望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评价财务报告质量,增加会计信息能为决策带来的影响。而提出投资者保护观的SEC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者,他们肩负着维持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责任,因此在盈余管理盛行时,SEC提出保护投资者的观点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四)为我国资本市场选择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
1、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相关的法规制度也趋于完善。然而,我国资本市场仍不是十分规范,市场的违规行为层出不穷。同时,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因此更应当注重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另外,我国证券市场也缺乏外在保障机制,中介机构功能不够到位。
2、融合观点,合理评价
在评价财务报告质量时,完全可以将用户需求观与投资者保护观相结合,以更完整、更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评估财务报告的质量。但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在结合运用两种观点时,应当向投资者保护观有所侧重。我国资本市场运作不够规范,财务信息常被扭曲,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应当更加强调信息是否透明、公允、充分的披露,并具有可比性。总之,在我国建立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充分融合两大观点,依据完整的指标体系对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应有所强调投资者保护观,更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促进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