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代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发展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不得不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以网络媒介为手段。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生活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迈进信息社会的步伐,网络正以其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打破时空界限等独特优势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面对网络技术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发展需求带来的巨大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浅析首先,从现实角度看,网络已成为9O后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带来的负效应及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冲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迫在眉睫。根据第31次、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学历结构方面,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的比例在2012年虽降至25.1%,但在各职业群当中仍排第一。由此可见,在网络使用中,各大高校学生占据主要地位。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学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腐朽思想,不良信息,严重影响着9O后高校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在网络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渗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争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质疑,对社会主义的批判容易误导高校学生的思想判断。另一方面,自由开放的网络舆论给恶意制造谣言,肆意煽动炒作的人带来了可乘之机。尤其对社会现实问题片面夸大的社会舆论,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使思政理论课给学生留下了“教条化‘枯燥化‘政治化”的印象,老师也难免被学生贴上“假、大、空”的标签,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等也很容易被学生忽视。
其次,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角度来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人的本质的实践性、复杂性也就相应地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历史性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变化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必须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与时俱进的特性,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发挥,才能具有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在网络日益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性的特殊地位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充分立足于受教育者角度,实现由传统理论灌输向双向互动交流转化,由单一照本宣科,知识灌输向关注学生心理变、发展需求转化,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渗透化和人文化,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创造各种方式,以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根据人们的接收规律,搞好教育方法、方式设计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方法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必须与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相适应。
(一)引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似乎是传统课堂的最佳形象代言。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但由于区域差距,许多高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老教师对互联网技术的欠缺,许学校并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高中阶段存在很大的重复性,传统理论灌输缺乏吸引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用多媒体教学,并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经验,通过PPT演示,视频,图片播放等,创设情景,从视觉、听觉、感觉上全面凝聚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开辟网上课堂,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网络视频课堂教学,播放兄弟院校优秀教师的精品视频课程,名家名师讲座,学术论坛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格,学术氛围,吸收各家思想精华。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新鲜感,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思想借鉴。因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更需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
(二)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随着QQ、微博、博客等在高校学生中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开辟要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在其日常生活领域隐性渗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微博关注评论功能,建立互动平台
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大学校园“微博”用户已逾3000万,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可见,微博已渗入到了90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因此,学校团委,辅导员应开通自己的微博,和学生之间相互关注,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转播党团精神指示,发起时政热点问题的讨论。发表心理健康知识等,隐性的影响90后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心理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个性发展需求,及时更新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适时加以引导。此外,还可以在微博上发起“环境保护圆梦中国”等各类话题实践活动,在学校大型活动,校园公开课,学术讲座时使用微博大屏幕、微访谈、微话题等服务,及时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而不只是将活动停留于表面开展。利用微博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潜移默化的引导90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已成为网络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要的路径选择。
2.通过博客、论坛传播网络正能量,加强无声渗透教育博客,作为一种由个人管理的网站,可以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持续更新,开放互动。博客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教育者可以将课堂讲义及其相关声像图文资料链接通过博文供学生参考学习,提供课堂讲授之外的更多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博文传播不同的教育理念、成长故事、心理教育等,尤其通过自己的博文对网络负面舆论进行批判,并激励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育者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传播网络正能量。使思想政治教育虚实相通,实现无声教育,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增强教育者的可信度和可亲度。在网络条件下,尤其在寒暑假,教育者可打破常规教学地点和时间限制,在日常生活中为高校学生提供榜样示范作用,并像朋友一样去倾听高校学生心声并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人格品质去影响激励高校学生,使其主动接受自己的引导启迪。无疑,博客中的无声感化教育为开展持续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供新的方法路径选择。
3.建立班级、教师、家长QQ群,形成综合合力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教师、家长QQ群,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高校辅导员利用班级QQ群既可以向学生发布各项通知公告等,尤其对于毕业班学生很难聚到一起开班会,或者寒暑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等特殊情况,又可以为师生架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QQ群则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分享经验,解决疑惑,促进教师自身的查缺补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家长QQ群则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宽广的思维借鉴,弥补教师长期呆在学校与社会脱轨的缺陷,也有助于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借助家长影响力增强教育效果。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的交流平台,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效果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网络开展模拟实践活动,加强自我实践教育在网络彰显民主平等自由氛围的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自我实践教育古代思想家们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等因材施教。孔子要求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这充分表达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网络先进技术的发展应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建设各种网络虚拟课堂,网络实验室,网络社会实践活动模拟等,在提升高校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创新个人思维模式,锻炼个人社会实践能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由校园转向社会的网络实践模拟的过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与自我教育的完美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方法向科学型方法转变,实现传统经验与先进技术的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当代性、创造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品质,这表现为自我否定性与开拓性,其基本精神是时代追踪性、未来指向性,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对信息时代的适应性追踪,那就意味着僵化与滞后。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9O后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育者通过网络手段加强课后观察,关注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实现传统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的有效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lOO周年庆祝大会上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因此,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人才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方法则是影响任务完成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当前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时,必然要主动开辟网络新领域,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从而跟上时代的要求,满足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嗍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I995年版.[3]陈成文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十论.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张世欣,周凌.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别.浙江:浙江大学}b敝社.2009.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e23cn20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