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责任。高校要着力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力实施实践育人,创新传播手段,加强氛围营造,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才培养;路径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十八大精神,高校必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着力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改革、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教师是保证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大学生不可能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不可能一经产生就深深植根于大学生的头脑中。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输”。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下大力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多样化的途径确保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有机统一起来。
二、重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
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和感知外界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成为大学生建构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想的重要影响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切实认识到“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努力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和途径,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探索符合网络传播特性和大学生网民精神心理特点的沟通传播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上理论宣传和思想传播阵地,打造具有学校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品牌,及时控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容相抵触的网络信息,发挥对整个网上舆论和思想传递的导向作用。同时,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特别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体及信息的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成为媒介信息的“主人”,理性地制造媒介产品、传播媒介信息,为自身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学校精神文化建没中。在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根据时代特点和办学规律,传承和丰富大学精神,使之成为激励师生、凝聚校友、感召公众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用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滋润学生心田,滋养学生成长。及时选树身边典型,培育良好学风教风校风。加强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借鉴交流,实现和谐共生,优势互补。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景观上做好“涵育”文章,增加人文气息,加强校园道路、湖泊、楼宇的命名和指示系统建设,使校园的路、石、园、林、水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营造优美、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支持各级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张旗鼓地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要能够体现和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对师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四、大力深化实践育人
实践是大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桥梁,也是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重体验,讲感悟,突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感悟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与内化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比较抽象的原则、立场和方法转化为大学生可感可知、具体生动的生活现实,形成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和行为自觉。
高校深化实践育人,就要进一步提高对实践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实践育人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按照“主题化设计、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基地化发展、社会化推进、制度化保障”的思路,深化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探索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育人长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和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在实践中领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理性和思想魅力,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心智模式,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人生追求。
五、积极实施人文关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灌输问题,更是一个“让事实说话”的过程,必须以实实在在的关怀和服务赢得大学生发自内心的信任。这就要求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关心人、帮助人。不能一味地讲“正确认识”、“重要性”,而是要从解决大学生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切入,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困惑和利益诉求,更加重视做好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工作,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在身边,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抽象的道德原则,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武器,在争取大学生信任中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做工作,千方百计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与他们切实利益攸关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及时给予特别关爱,具体对象具体对待,以诚心换真心,以“感动”促“行动”。
[参考文献]
[1]谢纳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与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4):4O一41.
[2]李大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1l(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