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护理
线粒体脑肌病是由线粒体DNA或核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ATP合成不足所致的多系统疾病。病变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疾病。若病变同时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则为线粒体脑肌病。由于线粒体肌病发展为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与遗传、代谢有关的肌病,线粒体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临床表现:
最易受到影响的组织是:脑、骨骼肌及心肌。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眼外肌麻痹、眼球运动障碍、青年人卒中(卒中样发作伴偏瘫、偏盲、皮质盲、)、癫痫发作、肌阵挛、视神经病、肌病、听力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智力低下、周围神经及肌张力障碍等。多系统损害表现为: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病、糖尿病、身材矮小、甲状腺功能低下、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乳酸酸中毒、耳聋、近端肾小管功能缺陷、肾小球肌病、肝病、小肠假性梗阻发作呕吐、全血细胞减少、胰腺功能失调及精神性疾病。
2、病例资料:
例1:女性,12岁,因反复意识障碍伴抽搐18月,双眼失明10天入院。查体欠合作,反应迟钝,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差,双瞳等圆大,光敏。眼球运动自如,咽反射迟钝,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适中,头颅MRI示:双侧枕叶及小脑病变。住院期间予以控制抽搐、补充能量、改善供血供氧等对症治疗及护理,症状缓解转院继续治疗。
例2:女性,33岁,因胡言乱语,幻视3年,再收5天。伴头昏、头痛、惊恐、行走不稳、下肢无力入院。查体:精神恍惚、言语含混、定向力可。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差。双下肢肌力5-级。左侧视野偏盲。脑电图检查示广泛慢波。头颅C7示双侧基底节钙化、血乳酸、丙酮酸升高。给予改善脑循环、脑代谢、B族维生素、ATP、辅酶A、辅酶Q10等治疗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例3:患者男性,27岁,因左上肢无力8天入院。查体:身材矮小,面部皮肤粗糙,发髻低,体毛浓密,舌体肥大,咽部充血。神志清楚,听力差、欠合作、易怒、对提问仅作简单回答。双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4级,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78次/分。2、预计综合症B型。血生化示肝功能异常。乳酸4.48mmol/L。入院给予多种维生素。能量合剂、降颅压,保肝等治疗及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3、护理:
3.1:基础护理:
对于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应评估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解释引起压疮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通过精心护理,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2:心理护理:
患者表情误漠,不愿回答问题,反应迟钝,医务人员应经常与患者沟通,鼓励其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思想顾虑,并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支持。
3.3:安全防护措施:
为患者提供安全安静设施的环境。备氧气、吸疾器、压舌板、加床栏以及防坠床。癫痫发作时迅速用枕头保护大关节,解开衣领、衣扣和腰带,迅速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者一侧上下齿间,防咬伤舌头及颊部,专人守护,观察并记录全过程。抽搐停止后,应立即将患者的头部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误吸或窒息。
3.4:用药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减少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以控制癫痫发作,并告知用药后的反应及有可能引起的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损害,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3.5:头痛护理:
头痛是线粒体脑肌病本身侵犯中枢神将系统。予氧气吸入2升/分,并严密观察血压、心律变化,伴有呕吐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并观察用药后止痛效果。
3.6:活动无耐力:
线粒体脑肌病可引起全身肌肉萎缩、肌张力障碍、无力、不耐受疲劳,视病情平稳后为患者制定个体活动量计划。评估并记录患者时活动量的耐受水平,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并作为限制活动量的指证。
小结:线粒体脑肌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化,错综复杂,护理人员对此病了解不多,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认识不足。给护理工作造成片面性,以对症护理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此病进行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3 陈清荣,李晓东,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年16卷第4期
4 孙永安,诸文正,谢安木,王春玉,白静,张学露,王燕华,伍其专,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第36卷第1期
5 高力频,刘岩20例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护理,现代护理,2008.14.(2):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