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联合审计署等五部委共同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内部控制已普遍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是,施工企业的内控效果却始终不佳,内控运行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且内部管理方式也较为粗放。鉴于此,本文以施工企业为视角,针对施工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以内控制度和运行机制为研究内容,对其展开讨论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风险;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施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工程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工程款拖欠现象较为普遍,威胁着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施工企业还需面对工程压价、垫资等诸多不规范行为,企业负担较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优质”已成为施_T企业当前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施l丁企业已进人了微利时代,传统粗放式的内部管理方式正在向集约管理方式改变。大部分施工企业都制订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内部会计制度、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内控制度,但或多或少存在各自独立且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内控制度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控制体系。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下发后,有章不循,执行效果差,内控制度如同虚设。在这种背景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施工企业内控机制的现状及薄弱环节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控制环节无相关制度
有的企业未设立财会部门的稽核岗位,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执行财会电算化的项目,未制定严格的制单、审核、记账岗位及权限控制制度;对工程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缺乏相关的过程控制规定;对外分包工程款的结算无详细的结算控制程序,结算随意性大,有些T程款的结算原始资料无现场工程师的签字;租赁设备、采购材料无合同,或合同中材料单价不明确,无质量要求,设备进场后发现所供设备与要求不符、补签合同等,这些都反映出制度不健全,程序管理设计滞后,内部控制无力,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资金管理不善,支配使用无合理规划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对资金的支配管理不统一,缺乏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面对近期内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未来阶段的资金使用安排,并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划,造成资金支配较为随意,无法用到真正需要之处。T程项目本身工期长、资金占用多,为了维持正常运营,施工企业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增加了企业的有息负债,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容易使企业的资金周转较为缓慢,而且还会间接导致企业管理混乱,无序施工,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合同管理效率不高,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首先,材料采购、工程分包、机械租赁、劳务使用、银行贷款等分属于不同部门,其对应的合同也分属于不同部门予以管理,从而使施工企业存在合同多头管理、缺乏合力的现象。其次,施工企业并没有妥善利用办公OA系统等信息平台用于合同管理,使企业存在合同重复登记、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再者,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多是直接参照《合同法》等法规制定,未能充分结合施工企业的内控管理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不高。
(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状况不佳
施l丁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普遍较为粗放,其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以授权审批为主,且侧重于_T程质量审查和项目审批。在内控方面,事
前控制不足,缺少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意识。市场风险巳成为每一个市场经济参与者所需面对的主要风险。施_T企业由于丁程施工周期长,细微的市场环境变化都有可能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很多施工企业过分关注工程本身,风险预防与管理不积极,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敏感度不高,缺乏应有的警惕性,风险管理较为薄弱。
三、关于施工企业内控机制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能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舞弊和浪费。内部控制有许多方式,施工企业应应结合企业特点、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各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的一套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制度的形式约束企业对工程项目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在制度建设中把握“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重要原则,严格界定各部门与员工的权责,并适当执行“逐级问责制”,敦促各部门与员工在自身的权责范围内安排工作,以实现各部门、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制约。施工企业还应不断强化各层框架结构之间的内部管控,充分发挥内控机制的应有作用。
(二)加强风险管控
风险管理是通过有效识别和衡量风险,争取以最低的成本代价将
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企业应在现有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上建立涵盖财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具有风险数据集中、风险影响统计分析、风险及时报告、风险控制跟踪等功能,实现风险信息报警,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和外部披露要求。
(三)合理划分职责权限
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内控要求,明确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分配,严格遵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相关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比如,所有财务人员都不得兼任货物保管、材料采购等相关工作。材料采购应当建立相关的采购流程,规定采购的主要环节:从市场采集价格、通过会议确定投标单位、邀请投标单位投标、签订相关的购买合同,由采购人员根据计划负责采购、验收人员过磅验收材料,再由材料会计开据材料验收入库单,材料主管审核材料质量、项目经理审核签字,财务会计负责审核发票,出纳报销付款。整个采购流程中,应体现采购有计划、验收严把关、付款程序完善、不相容的职责分离的内部控制体系。分包工程结算应制定详细的程序,由现场工程师、工程合同部、财务部、总工、项目经理等层层审核,体现部门之间牵制、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保证部门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并按照事先签订的合同执行;机械设备租金的结算,应体现进场有合同、设备运行有记录、结算时附运转记录、发票注明结算期。
(讶)强化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资金收支须遵照授权审批权限。施工企业应针对资金申请、额度审批、分配领用,以及经办人员的权限进行制约。对大额资金或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资金支付申请,须经集体讨论并实行联签,以将资金风险降至最低。对每个应收账款的施工客户做好资信评估与记录,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和调整,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财务部门监督催收应收的工程款。对施工项目可以实行备用金制度。针对每个项目制订备用金定额,项目部可以定期申请拨补,由企业向各个项目部进行统一支付,以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五)利用ERP信息系统对实物、资全等信息实时掌控
ERP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整合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包含财务、人力、项目、资产、采购、生产、维护等模块。作为一种高效化的电子信息系统,ERP是企业用于实施内控机制的有效平台。施工企业应利用ERP信息系统实现对人财物的全面控制,从而完善内控机制。ERP的控制范围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一致。工程项目施工前,ERP系统主要对其进行预算控制和授权控制。其中预算控制将整体工程项目施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目标,并落实控制标准和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授权控制则根据岗位分工,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和信息查询范围,以保证项目的各项活动都是由具有权责的部门和员工来执行。工程施工中,ERP系统对项目施工的实际状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并通过业务操作控制自动拒绝不合规的操作。工程施工后,ERP系统自动核对丁程项目成本的发生额及检查拨付资金的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对异常情况自动反馈至财务等部门。同时,分析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定期采集风险数据,评估风险状况,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李保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段慧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
[3]单红淑.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