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工业的建设不但对吉林市工业发展影响深远,且对吉林市城市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通过上述殖民工业的建立,吉林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九--j\”事变前,吉林市工业主要表现为制粉、纺织、火柴等轻工业的发展,另外有极少数的军工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加大对吉林市殖民工业投资的背景下,吉林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化学、造纸等殖民工业的畸形发展,并在城市经济中占据垄断地位1936年日本对吉林市城市进行规划时,工业用地占城市用地的14%,较沈阳13%和长春8%略高。至1941年,吉林市工业用地规划占城市用地的30%t81。其投资方向的实质在于支持侵略战争,即在创造“满洲产业开发原动力的源泉”。同时,传统手工业并没有衰退,而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由于殖民工业的建立需要大批劳动力以及管理人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间得以扩容,客观上推进了城市化进程。1926年前吉林市城市人口徘徊在七八万左右,1926年达到十万人。1937年后,由于日本在吉林兴建水泥、造纸、化工等工业需要大批的工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到1941年达263187人。同时,由于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吉林市市区总面积增至283.4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区域分化进一步明显,先后形成了东部、西部、江南、哈达湾和江北五处工业区,并形成了跨江发展的多个工业区。但在工业分布上,除株式会社所属的重工业工厂如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满洲电气化学株式会社、满洲特殊纸株式会社、大同洋灰水泥株式会社等建在江北和哈达湾外,其余工业大部分仍然分布在旧市区,多与居民区混杂在一起,这些无疑都对城市形态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殖民工业的建立使中小民族工商业受到严重打击。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日本加快了殖民工业的建设,如满洲人造石油、电气化学等株式会社都是在此间建立的。但此时,吉林物资已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采取拆除轻工业补重工业的方式,以作急需之用。如拆用铁路复线的钢轨、站桥,强制性拆除轻工业部门设备转到急需的战略物质生产的工业部门等。1942年又在包括吉林市在内的城市中开展“金属献纳”、“一般物件收回”等运动,重点为金属及金属制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珍贵文物被日伪政府收缴后化作军火原料,由此导致轻工业生产资料匮乏与民族工业的纷纷倒闭。如吉林民族工业众志火柴厂被勒令停产、并人日本的金华火柴厂。面粉工业由于缺乏原料,只生产苞米面。纺织工业配给的原料不及50%,退回到原始手工业时代。.
第四,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吉林市政治中心城市地位的旁落。吉林市自清初建城,就一直是吉林省的军事政治中心,至民国时这种政治功能不断增强。“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市的发展规划是以建设风景旅游城市和发展中等、高等文化教育为中tY的[241。同时,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日本在东北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原吉林省的区域分割为吉林、间岛、牡丹江、东安、三江、滨江等省。吉林市由此失去了昔日在吉林地区独一无二的政治核心地位。虽然此间吉林省会治所仍在吉林市,而面积却大大缩小,仅辖今吉、长地区不足2O个县。区域的分割进一步弱化了吉林市的政治辐射能力。由于政治地位下降,伪满政府对吉林市的重视和建设力度也较大连、沈阳、长春、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减少。如长春在1931年城市总面积为约21平方公里,人口l2万人,其城市规模与吉林市相似。伪满时期,长春成为伪满洲国“国都”,改名“新京”,为与“国都”地位相匹配,伪满当局出台了“大新京都市计划”,该方案规划长春“城市规划范围为200平方公里,除近郊农村的100平方公里外,以100平方公里为城市市政建设区域。”[251此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长春城区规模不断向外拓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至1944年,长春市区人口已达到55万余人,城市空间面积为444平方公里。可见,吉林市与长春市在城市规模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伪满时期,日本加大了对吉林市殖民工业的投资,这对吉林市近代工业以及城市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日本对吉林市殖民工业投资是从侵略战争的需要出发,是为满足侵略战争服务的,其动机和性质完全是侵略性的。从表面上看,日本的殖民工业投资使吉林市建立了一批工厂企业,生产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客观上为日后吉林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吉林市城市近代化进程。但实际上,这些工业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建成的,这种工业建设仍然是一种残酷的经济掠夺。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重工业:卷21【MJ.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140.
【2】柏林.吉林城垣变JzTz[J].江城史志,1988(3).
【3】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M】∥丛书集成续编(史地类):第244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