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状态,也可以推测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本文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基本内涵出发,通过HP滤波法来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以此为依据预测我国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国家应该全面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着重加大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从而更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
【关键词】:潜在经济增长率;区域经济发展;HP滤波法
0. 前言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预估通胀率,可以评断经济潜力的利用状况,也可以为政府政策提供指导。而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研究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础开展开研究的。
1. 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内涵
(1)经济增长率
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与经济主体所对应的产量的增加。其中,产量可以是总产量,也可以平均产量。经济增长的速度一般用经济增长率来衡量。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率就是对特定时期经济增长程度的衡量,一般可以用当期产出与上一期产出的差额除以当期产出的值求得。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相当于是量与质的关系。具体来说,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主体产出的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主要代表经济主体的整体发展。从广义上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含经济增长,同时还涉及经济主体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整个经济主体的整体进步。因此,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不代表最优的经济发展。
(2)潜在经济增长率
潜在经济增长率是预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主要是指某一经济主体在社会资源的最优状态下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的增长率。这里的社会资源涉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作为生产原料的生态资源,直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人力资源,制约生产活动的制度与政策等[2]。一般来讲,潜在经济增长率与经济主体的社会资源配置有直接联系,是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的。这一指标有两种解释:经济主体使用通常的方法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达到的增长率;经济主体使用最优方法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经济率。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是有一定区别的:实际增长率是已经实现的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是没有达到,但是利用现有条件有望实现的增长率。根据这两种增长率的比较情况,可以判断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前者低于后者,表示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之,则表示社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
(3)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的比较
一般来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计算与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司相同,只不过公式中使用的是潜在产出的相关数据。因此,只要能求出潜在的总产出或平均产出,就可以求得潜在经济增长率。本文重点介绍以下三种方法[3]:
① 消除趋势法。消除趋势法是经济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在经济学中,时间序列数据是计量分析的三大数据之一,它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数据中存在明显的时间趋势或是单位根特征,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消除趋势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特殊的计量方法去除所研究问题中的时间趋势,进而确定经济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有证据表明潜在产量的获取更应该使用HP滤波法,因此下文将用这一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计算。消除趋势法涉及的变量较少,其操作较为简单。利用消除趋势法对潜在产出进行估算,首先要确定潜在产量的具体时间趋势,然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② 生产函数法。生产函数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生产函数,求得经济主体的索罗余值TFP;随后使用合适的消除趋势法对TFP进行分解,得出其中的趋势部分;最终将与趋势部分对应的TFP和充分就业人数代入既定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得出潜在产量的数值。需要指出的是:充分就业人数是由劳动市场所推出的。这种方法能够综合考虑技术因素和要素因素,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潜在产出计算方法。但是它要使用高质量的数据和既定的生产函数,同时要求对资本和充分就业人数进行估算,这就显著降低了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③ 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是应用菲利普斯曲线来对经济产量进行分析的方法。整体来看,这一方法是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所进行的分析与计算。而这些所谓的假设条件只是对实际经济的简单模拟,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因而这一方法求得的潜在产出结果相差太远。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1)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反映经济主体整体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从量的积累(经济产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经济结构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的全过程。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全部内涵,但在经济学中一直沿用通过经济增长判断经济发展的方法。区域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入了地域的限制,衡量的是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探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而共同富裕的思想又促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的提出,它是经济发展的高级要求,力求在保持部分地区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着重发展其他落后地区的经济,利用发达地区的各种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起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2)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虽然区域经济增长高低已经出现从东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但是东部地区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显著的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状态有所改善但仍然严重。东部地区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就拿2012年来说,我国政府规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出现在中心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差距发展对于当地经济是有利的,但是却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
3. 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上文主要介绍了三种估算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方法,这三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根据数据的易得性以及完整性,下文采用消除趋势法中的HP滤波法来分析我国1997年到2006年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及其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HP滤波法中,选取滤波器选取为100,可以得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值以及潜在经济增长率:从1997年到2006年间,东部地区在1997-1998、2003-2005的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差值为正值,而其中后3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另外的5年里1999-2001对应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这就验证了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很小,均保持在9%至10%之间,潜在发展较为缓慢;而中部地区实际增长率先逐渐从11.42降至4.34,后又升至12.19,西部地区实际增长率先从8.74降至5.77,后又升至13.21。这两个地区实际经济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明显高于对应地区的潜在增长率。 另外,无论是潜在增长率还是实际增长率,东部都高于中西,而国家处于懂不和中西部之间。这正说明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是由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从1997年到2006年之间,我国整体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虽然呈现小的波动,但是整体趋势是递增的。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步加快;在这10年里,前6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后4年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说明我国的经济潜力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挥;同时也可以看出,三个地区的两类增长率有很大的区别。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太平衡。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发展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保证各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4]。一方面应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应该重点针对中心部地区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的发展进步,在大力发展东部经济的同时,给予中西部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国家应该健全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机制、互动机制以及扶持机制,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
(3)我国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同时这一指标先从9. 73%逐渐下降到9.25%,后上升至9.40%,但长期来看还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可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在9%附近。
4. 结束语
总之,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潜在增长率高于实际增长率,则说明经济潜能未能得到最好的利用;反之,则证明经济已达到最优状态。1997年到2006年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不过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国家应该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标准,力求实际增长率与之接近,防止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国家应该全面发展全国经济,重点发展落后地区。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汪海波.试论潜在经济增长率[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5):31-36.
[3] 王子博.中国潜在产出估算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基于Kalman滤波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21-32.
[4] 关鹏.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若干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2,11,(3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