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在分析现行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校企联姻模式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
关键词:存在问题,实践环节,校企合作
审计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学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审计行业越来越需要职业能力强、素质全面、能直接从事监督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如何在审计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使之走上审计工作岗位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当前审计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这也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建立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知识理论素养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主阵地,企事业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人才的重要战场,校企“联姻”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审计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审计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目前审计学教师主要来自高校审计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高校在教师招聘时对实务没有硬性的要求,导致大部分审计教师都是从校门直接走上讲台的。审计教师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使得教师在审计教学中更多地以理论教学为主,难以进行实践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传统审计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审计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传统的审计教学中纯理论讲解较多,学生参与讨论和审计实务操作的机会很少,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维模式呆板与审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直接导致审计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单纯的记忆与背诵,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审计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模拟实验室比较完善,但是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不足,导致学生在审计学习时无法进行审计模拟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应用能力。同时,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不仅涉及审计学知识,还涉及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多学科,要求资料的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审计教师不仅知识面要广,审计实践经验还要丰富,而且现在的审计实务更多采用计算机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审计教师实务经验的缺乏导致其无法更好的实施审计实验教学。
二、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1、校企“联姻”对学校的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校企“联姻” 模式下,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能够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学生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弥补了学校实践环节教学的缺陷,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真正地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实现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2、校企“联姻”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校企“联姻”有助于应用型审计教育的专业建设。通过校企“联姻”的平台,专业教师有机会下企业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使审计的课堂教学更有实用性和真实性。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和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这些方式都有利于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校企“联姻”有助于审计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审计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确保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校企“联姻”的互补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
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学科建设使审计专业课程建设日趋完善,这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企业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实践的最佳场所,并且可以为实践操作提供资金、设备等。校企合作可以使两者互补余缺、取长补短。使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优秀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践平台相互结合。从而为高校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创建新型模式,同时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必然的促进作用,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4、校企“联姻”是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模式的需求
现代企业需要的审计人才应该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重在“应用”二字,要求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既应注重审计理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又应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实现应用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孔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案例教学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11,(20)
2、王晓昕,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陈 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