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中国亿万农民的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强村富民的梦想,应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总结出三种发展模式,即特色工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主导、特色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其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总结出了相关的发展经验,为农村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特色产业模式;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培育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走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
一、走特色产业带动农村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走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的道路不失为良策。农村之所以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产业的带动和支持。就吉林省而言,许多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仍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形成市场占有率高和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培育能够带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将其壮大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蓬勃发展引领经济全面发展,无疑成为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吉林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产业化经营呈现出多极增长、群体推进、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好多村庄立足本村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以特色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地处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的霍家店村,全村面积1O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2顷。目前,霍家店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形成了“工业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发展了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以及运输业等多种产业。村里抓住土地承包的机遇,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统一调整村集体土地,预留储备建设用地4O公顷,为将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现在霍家店村成立了以肥料、食品、新型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以生态餐饮、家具建材和商贸经营为主的商贸园区,以畜牧交易、蔬菜大棚为依托的多种经营园区,全面构建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以特色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大泉源乡荣胜村位于通化市通化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全村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78亩。从总体上来说,荣胜村走的是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发展道路。荣胜村把制种作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户户搞制种,面积多达2000亩,年集体增收60多万元。制种的形式以地膜覆盖为主,种子的类别主要是玉米、水稻和大豆。荣胜村水田资源丰富,且稻田用水无污染,适合发展水稻良种栽培,于是村里多次组织人员到周边地区进行参观学习,经过考察论证后,把本村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放在玉米、大豆、水稻良种繁育项目上。荣胜村围绕制种业,成立了顺发制种专业合作社,把从事良种繁育项目的村民吸纳为会员。通过协会这一载体,实现了有组织、有订单、产销一条龙的集约化经营,有效地避免了农户单枪匹马闯市场所冒的风险。
(三)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
起步阶段:基于查干湖独特的资源优势,松原市在2002年成立了前郭县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妙音寺村被划归在开发区范围内。当时的妙音寺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层组织涣散,村工作得不到正常、有效的开展,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党工委帮助妙音寺村选派了民营企业家李长山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李长山为首的村领导班子通过各种努力完成了对村基础设施的改造。2004年,李长I-IJ将电视剧《圣水湖畔》的拍摄地点争取到了妙音寺村。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来妙音寺村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妙音寺村民以此为契机搞起了住宿、饮食等旅游接待,旅游产业发展初见端倪。
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妙音寺村开有“农家乐”饭店30余家,全村从事旅游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人数达800多人,吸纳周边村镇剩余劳动力近100人。通过旅游业的带动,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收入逐年增加。不断完善阶段:仅靠电视剧拍摄来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单一路线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使旅游业发展路子更宽、更广,妙音寺下一步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掘本村人文景观特色,以抓住“乡村农家院旅游”为主线,引导村民致力于绿色生态农业建设,逐步形成以有机农业观光游、绿色生态体验游为主的“农家乐”一条龙旅游产业,培养出一大批搞旅游、会经营、懂市场的新型农民,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
三、吉林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成功经验
1.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产业发展特色,促进社会建设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化链条的深化和发展,拓展了农村社会建设的程度和范围,改善了村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型现代农民也就能更好地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经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2.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战略发展意识对农村发展意义重大
通化市的荣胜村在村书记刘广礼的带领下,自谋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把制种产业作为本村的特色产业。村领导班子集中各家各户统一开会,动员村民拿出土地集中发展特色产业,进而使农民信服并自愿参与到特色产业的发展中。老百姓确实受益后,就愈加支持工作,可见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农村精英引领产业经济特色
在一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精英凭借个人的出众能力常常能够看准方向,抓准农业产业发展特色。
村民往往义无反顾地跟着精英干,大家相互扶持、交流经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最后变成全村特色支柱产业。
4.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模式的创新
霍家店村是梨树经济开发区下辖的经济园区,霍家店的基层管理组织与以往的农村基层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园区有园区的领导班子,村也有村里的领导班子。两套领导班子本应相互协调工作、互不隶属,但实际上,村子归园区管理,采取经济园区+村委会的基层组织形式。这种基层领导方式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基层政权组织结构,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更新在发展中至关重要
部分村庄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村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有密切的关系,一些传统的封建小农意识禁锢着他们的思想,使其甘于现状、不求进取,对于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知识采取排斥的态度,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想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首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打出产业品牌
妙音寺村的旅游产业主打“农家乐”品牌,包括游览查干湖、品尝农家特色美食、参观影视基地等。这些吸引游客的项目比较单一,且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很大。总之,妙音寺村的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因而缺乏长远发展的推动力。事实上,妙音寺村有近一半蒙古族人口,有非常强烈的民族风格,实现民族特色与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是其打响产业品牌的重要渠道。因此,对于产业的链条化、品牌化,必须有合理的长远规划,而这单靠基层政府和群众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需要上级政府结合农村特色,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监督管理等手段给予长期的支持和帮助。
3.产业发展需实行区域性整合
只有从宏观上实现整体的规划,实行区域性整合,根据不同村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发展需要等组织规划整个地区的开发、规划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单靠村级组织的力量实现当地的农业产业化是远远不够的。镇级以上政府应对有潜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已起步的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的村镇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宏观的掌控,协调本地区的资源、资金、人力、物力,为解决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
4.培育农村精英
应为农村精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具体体现在:第一,在经济保障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努力做好惠农建设资金投入预算,并将其纳入地方财政的支出范围,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资金投入力度,并通过注入专项建设资金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带头人创业致富提供较为便利的硬环境。第二,改善政治环境。地方政府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和创新党组织与村民的互动载体,以农村精英为纽带,搭建一个良好的“民与官”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村中政治精英等骨干力量的作用,为村委班子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培养和发展村中政治坚定的有志青年加入党组织,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扩大党员队伍,确保村级社会管理的稳定,为乡村带头人发挥作用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第三,在政策帮扶上有真动作。地方政府应根据历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相关惠农政策: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惠农补贴等政策,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通过送技术到一线、送科技到农户等政策,解决农民的技术困境,让农村发展团队有资金发展现代农业,用技术走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乡村带头人做大、做强本土的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精英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