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最活跃的核心区域,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大量聚集到城市,带来对于城市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压力与日俱增,城市中心区由于自身负担太大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在交通速度和人口密度的分析,从而探究出一些在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上的问题和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活力;可持续发展
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城市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展示城市文化历史、发展历程、文明程度和城市建设程度的标志性区域。它具备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交通复杂集中及公共性较强等多种特征,是一个城对外展示的主要空间。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城市中心区持续有大量资金注入,看似活力无限。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高速扩张,人口、交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强,城市中心区已然出现了环境质量糟糕,道路交通拥堵及功能分区混杂无序等问题。
如何能保持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活力持续增长、经久不衰?对于城市中心区活力的持续发展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城市交通、景观环境及文化推广等。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在交通速度和人口密度的分析,从而探究出一些在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上的问题和相关的意见或建议。
1.城市中心区的理论简述
城市中心区有别于其他地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质,即城市中心区所在范围内的社会性沟通性更强,即“城市性”更明显。随着城市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在社会沟通上展示出了明显的城市性,但是这样的城市性一旦缺乏规划宏观层面的调控和把握,便会发展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扩散状态,导致其活力迅速下降,也就会出现上述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速度、密度及城市性三者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切人点来开展对于城市中心区问题的研究。
1.1“城市性”概念
我们常讲的“城市是社会互动的空间系统”,城市自身的活力通常取决于其在推进社会各层面相互联系及影响的潜力上,通常用“城市性”来定义。
1.2密度和速度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城市性
(1)城市密度越高,城市性越强。城市中心区是包括人口、环境、建筑、信息、经济等等高度集聚的地方,高的聚集度导致其空间紧邻关系也更多,城市内部的互动联系也因此更加频繁。
(2)速度是城市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来说,通勤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城市能催生出的社会互动潜力,整体速度越快,城市性越强。仅仅依靠空间紧邻关系来构成社会交往的城市,其长期的发展潜力往往是不明朗的;另一方面来说,城市内部人、物在空间形态上流动和交流的速度越快,其城市性越强。
(3)密度与速度也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素。一方面来说,密度可以影响城市速度。通过对大巴黎地区的研究证实,城市地区小汽车的拥有率和城市“人口一就业”密度成反比,这也就证明了一定程度的高密度会产生对交通速度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来说,速度可以对城市密度的分布形式产生一定的改变,从而调整城市的空间形态。
1.3密度和速度是调控城市中心区规划的两个重要方向
密度在空间层面上调整社会内部互动的潜力,速度则是在时间层面上体现其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正确地认识到密度、速度及城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当今城市中心区所发生的一些普遍的现象。如今全世界的城镇化潮流印证了城市性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然而同时也产生了如城市中心区人口降低、就业率下降等问题,这是一种“内城渗漏”的城市性衰退的表现。然而从前文的分析来说,这一“内城渗漏”的现象也正好促进着城市中心区机动性的提高,城市通勤效率的提升和人口就业密度的降低,共同促成了城市性在总量上的增加。
2.城市中心区活力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2.1城市中心区交通规划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规划是保障城市中心区正常而高效运行必要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中心区的扩展过程中,建筑密度持续加大,道路却没有与之匹配,导致中心区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在城市中心区中,其交通速度对于中心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向性,城市交通速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进入和到达城市中心区为目的的城市交通速度,二是以穿越为目的的城市交通速度。由于我国现阶段城市中心区交通体系单一,合理的规划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变成为了首要任务。
2.11构建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内部最有活力的区域,城市自身规模越大,城市中心区对外的辐射便越强,其交通的荷载需求也越高,构建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是保障城市中心区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我国近年来在各大中城市的交通建设中在发展高架公路的同时,也都相继开展了地下交通的规划,如地铁、地下人行道等公共交通设施。当地下交通、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互相贯通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12引导以穿越为目的的交通流线到城市中心区外围
以穿越为目的的交通流线进入市中心往往会造成交通混杂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中心区外围规划合理的环路,把穿越性交通疏散到中心区外围,进一步优化城市中心区交通。
2.13合理组织单向交通,适度调整中心区路网密度
在城市中心区规划较高密度的路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幅度提高中心区内的交通通勤能力。如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区,街区的规模基本以250米×80米的规模进行规划建设,最大程度上优化了中心区的通勤能力。
2.2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对外开放空间
22.1步行网络结构的规划
在城市中心区的市民活动中,步行成为优先选择的出行方式。当一个城市中心区拥有了足够能够让人驻足休憩的节点,那么步行路径的持续性和延展性便能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大活力点。
2.22绿地和广场的植入
公共绿地和广场是开放空间的两个核心要素。广场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着力营造出独特的城市特色,并且能使得居民对其有一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规划中尽可能创造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化空间,使其能够聚集人气,形成逐个的居民活力点。
3.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市中心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不断地升级。城市中心区作为一个既独立完整又完全融人城市中的有机综合体,如何能让其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而不是成为城市发展的毒瘤,关键在于需要规划从业者们时刻保持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城市中心区才可以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的完善进步,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卢济威,顾如珍城市中心的生态、高效、立体公共空间:上海静安寺广场[J].时代建筑,2000(3):58—61.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耿慧志.论我国城市中心区更新的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1999(3):27—31.
[4杨涛,陈建凯,於吴.城市中心区交通容量研究[J].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