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震是对建筑工程损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震发生的突然性及其不可控性,建筑工程在最初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做好抗震分析,设计科学坚固的抗震结构。因此,建筑单位必须提高对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视度,利用最有效的抗震结构设计,提高建筑工程的防震能力。本文主要从构建抗震的结构体系、抗震布局设计、建筑抗震结构的高度设计、抗震材料的选择、抗震防线的设计等方面对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减灾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取决于抗震结构的设计,这就对对抗震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需要不断分析预见地震灾害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有效规避这些问题,不断优化抗震结构,尽量减小地震造成的建筑损失。另外,在研究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明确抗震结构的设计目标,利用最有效的设计方式,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能力,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发挥建筑工程的最大效益。
1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抗震结构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筑地基和建筑高度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抗震性能。首先,建筑地基。地基是抗震结构设计重点考虑的内容,建筑工程的地基稳定程度直接影响其抗震性能,良好的地基建设能够为建筑抗震提供稳定的基础。科学的抗震结构设计必须要深入研究地基问题。其次,建筑高度。我国对建筑高度与抗震烈度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规定,建筑高度必须与抗震烈度相匹配,然而部分建筑没有遵循此原则,无法达到相应的抗震烈度为建筑抗震埋下安全隐患。
2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抗震结构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此保障抗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2J。(1)协同原则,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并不是单一个体,而是由多个独立的单元模块组成,建筑单位必须确保同作用,才能发挥抗震结构的优势,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2)多防线原则,地震产生的波动不局限于一次,建筑抗震设计需考虑地震的连锁危害,不能仅靠一条防线,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多防线保护,最大程度的保护建筑工程;(3)刚性原则,抗震结构的建设材料,必须达到刚性标准,确保抗震材料的坚韧度;(4)平衡原则,建筑抗震结构需具备平衡的数据参数,各项抗震结构保持在统一水平,避免作用力突然转移,发挥建筑工程动态抗震的优势;(5)整体原则,抗震结构需以整体为出发点,不能单纯考虑单方面的防震。
3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分析
建筑单位根据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规划相关的结构设计,确保抗震结构设计符合建筑工程的需求。
3.1构建抗震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支持,是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保障,能够均衡分配单元受力。第一,抗侧力构件,剪力墙是抗侧力的一部分,不断优化剪力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施工企业需在建筑周边地区规划剪力墙的位置,一般设计在承载力比较大的地方,利用剪力墙,提高建筑的承载力,保持高强度的稳定性,避免受到地震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完全处于水平状态,实际仍旧存在凹凸部分,此类部分较容易受到地震影响,因为其在内力分配上,缺乏稳定性,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剪力墙,充当抗震部分,将剪力墙设计成不同类型,弥补建筑工程抗震结构的缺陷,剪力墙发挥抗侧力时,还需考量整体建筑的高度,防止侧力过大,干扰抗震设计。第二,注重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抗震体系的整体性能越高,表示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越强,由此施工企业需对建筑工程的重点部分,进行抗震整体性设计,楼盖是抗震体系设计的中心,影响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楼盖在抗震体系中,具有水平作用力,能够平衡分配垂直方向的抗侧力,稳定建筑工程的单元结构,保障单元结构在抗震过程中,发挥防震能力,施工企业设计建筑楼盖时,需充分考虑抗震结构的体系设计,融合两项内容,使其符合建筑抗震的基本条件。
3.2抗震布局设计
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前期,提出抗震布局设计,合理分配体形、结构,达到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建筑工程不良的抗震布局,引发地震对建筑连锁损害的机率比较大,如果抗震布局无法提供抗震条件,即使轻微的地震晃动,也会干扰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抗震布局内杜绝出现不规则设计,全部采用对称的设计方式,平衡抗震布局的受力分配,如此才可保障抗震布局处于强度稳固的状态。抗震布局对构件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包括材料强度,所以施工企业还需深入考察建筑工程的各项楼层,优化抗震薄弱地带,采用最有效的布局方式,提高自身抗震的能力。
3.3建筑抗震结构的高度设计
建筑高度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规范的抗震结构设计能够为建筑稳定提供保障。高度设计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部分建筑工程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计建筑高度,基本超过限制高度,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抗震安全性。所以针对建筑抗震的高度设计,提出两点设计建议。第一,高度数据的确定必须以抗震试验为主,杜绝自主设计高度;第二,利用振动模型得出最准确的需求数据,模拟地震力度,提升抗震设计高度的准确性。
3.4抗震材料的选择
建筑单位为提高抗震能力,必须注重抗震材料的选择,确保结构稳定。我国抗震结构设计基本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实际钢筋混凝土存在缺陷,无法达到高效的抗震能力,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的防震建设的经验,采用刚性抗震材料。刚性抗震材料的韧性、延性等优势明显,与刚性材料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重量较大,本身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压力,降低抗震效果,而刚性材料属于轻质类型,虽没有高重量,但是可以发挥较强抗震能力,提高抗震结构设计的各项指标。例如:某建筑采用刚性抗震材料,与同规模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存在优势,该建筑利用刚性材料构成抗震结构,实际自重减少40%,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还需考虑柱体截面与使用面积的关系,但是利用刚性材料,则可直接根据抗震结构设计进行施工,基于刚性材料,该建筑节约15%的成本,如期完成工程建设,没有出现延期现象,该建筑利用振动试验检测刚性材料,其在抗震方面显示出优质的延性,达到该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
3.5抗震防线的设计
抗震防线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属于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设计抗震结构时,深度规划抗震防线,利用抗震防线,为抗震结构提供后补支撑。以海南建筑为例,分析其对抗震线的设计,该地区建筑抗震级别保持在7级以上,针对地震多发地带,控制在9级水平,所以海南省相关建设单位非常注重抗震防线的建设。例如:海南某建筑已经完成抗震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但是还未通过审查,所以该建筑需按抗震新标准执行,该建筑充分利用抗震防线结构,体现抗震部分的协同工作,有效分担地震能量,该建筑分为三道抗震防线,第一是填充墙;第二是框架,第三为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规划抗震防线的数量,通过剪力墙为建筑抗震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基本可以达到抗震结构的一半,配合框架构造,分配地震冲击波,保护建筑工程,该建筑剪力墙的不同框架位置都具备承接能力,在填充墙的参与下,确保抗震防线设计的优质性。
4结束语
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部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和安全。优质的抗震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效益,减轻地震对建筑工程的干扰和损害,能够较大限度的承受地震的破坏力,既可以保护人身生命、财产的安全,又可以体现建筑工程的抗震价值。因此,建筑单位应该对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发挥其抗震优势,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减灾能力,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洪武.超长无缝高层建筑外檐石材幕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2008(04).
[2]杨恒.试论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