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了九天御景社区活动中心方案设计对山地建筑设计做了探讨。首先着手于对山地地形分析,再结合地形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从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建筑与山地环境在设计时是如何相互影响达到共融状态。本文旨在为山地建筑设计在方案阶段提供一个设计思路。
关键词:山地地形;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功能布局;造型设计
我国是一个山地众多、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山地上发展城市的可能性和需求便日益加大。如何在满足人类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不破坏启然环境,并将建筑设计与山地地形相结合,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原有的山地地形、自然环境,然后将建筑与之融合在一起成为山地环境中的一道景观。
1山地地形的特征
为了使山地建筑能有效地与山地地形结合,设计前应先了解山地地形的特征,如此才能制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山地地形特征的描述通常采用等高线、坡度、山位等要素来表达。
等高线是指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高程。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来判断山地坡度、根据曲线的开闭弯曲状态来判断山地形态。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山位反应了山体各个不同位置的特征,分为山顶、山脊、山腰、山崖、山麓、山谷、盆地。不同的山位具有不同的空间特性。通过对这三要素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的关系。
2山地建筑与山地地形、环境的关系
2.1建筑空间形态与山地地形的结合
山地建筑设计需依山就势,顺应等高线布置。设计时为了不受山地地形的制约,获取最大限度的空间使用形态,一般不采用同一基底面设计。而是应根据山地地形高差采用不同的建筑体块通过不同的空间联系方式,将各个独立部分连接起来。这些体块之间或者同一体块内部均可能出现不同的基底面。这是由于在山地环境中,地形通常是崎岖不平、高低变化大,这就限制了山地建筑水平方向发展的自由度,并且为建筑的底面设置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设计时建筑的基面与底面可以不重合,同一建筑也可以出现多个基面。利用山地建筑“不定基面”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不同标高处设计不同水平高度的建筑出入口或室外活动场地,从增加了建筑功能的流线性。
2.2建筑功能布局与山地地形的结合
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地建筑设计时功能布局往往无法在水平方向上得到延伸,此时就必须考虑垂直方向的联系。因此建筑功能可以分块而不分层布置,再通过踏步、连廊、平台等过渡性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动态空间布局。再者根据地形结合设计时采用的不同形式,如错层、掉层等来考虑建筑功能布置。当高差较小的时候,建筑群体或建筑内部采用错层形式可以提高功能布局在水平方向的延续性,使功能布局较为灵活。当高差较大时,则可以采用掉层形式来完成。避免了对原始地形的大规模改造,还创造了不同层面的使用空间以满足功能分区的需要。但此时的功能布局需要考虑到采光通风,这是因为掉层建筑的掉层部分通常只有一面可以开窗。最后山地建筑的功能布局还应考虑到山地景观等因素。
2.3建筑造型设计与山地环境的关系
山地建筑的本质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作为山地环境的一部分,起到点缀或增加山地环境景观的作用;另一方便它又作为人们的一个观景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山地景观的驻足点。因此在山地造型设计时,应尽量遵循这一原则,使建筑与环境达到“共融”的效果。做到建筑轮廓及尺度与山地场地相契合,建筑立面及细部与山地景观相呼应,建筑空间与山地高差相互穿插交融。同时作为观景场所可以结合造型利用露台、屋顶等空间来使人们获得美好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