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如何提升LTE网络分流能力、 提升LTE驻留率指标进行分析, 从覆盖、 容量/性能、 用户/终端等方面分析原因, 结合在网络实际应用的情况,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关键字:LTE分流;驻留比
1前言
随着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负荷不断增加。而LTE-LTE网络由于网络和终端等原因, 无法有效的分担网络GSM网络的压力, 2个网络间负荷不均衡, 影响网络质量。同时, 用户使用LTE网络可以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 提升用户感知。如何推动2G网络承载的业务向4G网络分流, 使4G用户尽量驻留在4G网络上, 是我们现阶段网络协同优化的重点。
2基本概念
为反映LTE网络对4G终端的分流能力, 我们使用4G流量驻留比指标进行衡量, 其定义如下:
4G流量驻留比=4G用户群 (4G流量大于0) 在4G网络下的上网流量/4G用户群在2G+3G+4G网络下的上网流量。
3现状从D市2014年1月份的统计来看, 4G流量手机驻留比仅为64.8%, 说明还有超过35%的4G用户流量 “倒流” 在2/3G网络上, 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4原因
从前面4G流量驻留比公式的组成可以看出, 提升4G流量驻留比主要在于激发手机在LTE网络时的流量、 减少手机互操作至2/3G网络, 同时减少用户将终端锁在2/3G网络的行为,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影响4G流量驻留比的原因。
4.1覆盖原因
LTE网络由于频段等原因, 覆盖能力劣于GSM网络, 尤其是室分站建设数量不足, 导致LTE网络深度覆盖不足。根据第三方室外拉网测试情况, 同车测试情况下, G网的覆盖率达到98.68%, L网的覆盖率只有94.5%, 可以推算在室内覆盖率相差更远。由于LTE手机在弱信号时会重选/切换至2/3G网络, 影响驻留比指标。
4.2容量/性能原因
在流量经营时代, 用户的业务需求是弹性的, 好的客户体验 (下载速率) 将刺激用户使用更多的流量, 从而提升了流量驻留率。目前的时隙配比下, LTE一个载波所提供的最大速率为100Mbps, 在同时存在高业务用户时, 容量是影响下载速率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 网络内的干扰、 功率参数、 互操作参数的合理性也对驻留率有一定的影响。
4.3用户/终端原因
用户行为和终端的质量对驻留率也有一定的影响。部分用户由于习惯等原因, 将LTE终端锁定在2/3G网络上; 部分终端由于本身性能的问题很难驻留在LTE网络上。
5策略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 围绕提升LTE流量驻留率, 建立基于地理化网格的多网络分析机制, 将网络资源、 网络流量及网络性能数据投射到网格, 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分析。从 “LTE驻留率低” 和 “2/3G负荷不均衡” 2个维度着手, 按覆盖、 性能、 容量、 终端等方面进行逐项排查, 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提升。
5.1覆盖优化
找到存在LTE弱覆盖的网格, 统计网格内G网小区其周边(300米以内) 是否有LTE宏基站, 评估LTE网络基础覆盖质量,并依据评估结论明确基站建设目标, 支撑LTE网络精确建设。LTE弱覆盖栅格中有163个G网小区周边300米无LTE站点, 纳入LTE工程规划补点。
对于周边有LTE基站但仍存在LTE弱覆盖网格区域有490个站点, 分析这些区域的LTE网络覆盖质量。从分流指标异常区域出发, 多维评估异常区域周边LTE网络覆盖质量, 根据弱覆盖区域特征, 制定不同级别的优化方案实施。
周边区域LTE大范围覆盖不连续: 164个, 纳入LTE补点。周边区域LTE小范围覆盖不连续: 45个, 24个天线受阻挡,进行整治; 4个普通天线站点更换为智能天线; 12个利用室分系统引天线覆盖室外; 5个站点增加第4小区加强覆盖。
周边区域LTE深度覆盖不足: 281个。进行功率提升, 完成了4220个小区的功率提升与后续的优化工作, 提升范围涉及各个镇区, 从管网指标与前台测试指标分析, 覆盖类指标提升明显, 业务分流明显。
5.2容量/性能优化
实施分场景的LTE载波配置, 对用户的感知等级进行分类,并把不同等级的标准量化为网络指标 (如利用率、 用户数) ; 以高流量小区、 高用户数小区、 重点场所小区划分小区等级, 配置成不同的感知级别, 根据小区价值等级, 差异性配置网络资源。基于此原则, 对2115个较忙的站点进行双载波扩容, 扩容小区的流量比非扩容小区的增长幅度高将近30%, 取得良好效果。从LTE网络的容量性能、 接续性能、 保持性能等维度对异常区域的LTE小区 (共筛选出513个) 指标进行分析, 挖掘因容量、 性能劣化导致的分流能力下降的小区, 通过提升LTE小区的性能提升分流能力。通过结构、 PCI优化及外部干扰处理, 改善网络质量, 提升客户感知。
5.3 用户/终端引导
利用信令等手段, 从客户锁网行为、 终端、 流量区域分布等维度联动分析, 为业务拓展提供了精确营销方向, 联合市场部门对锁网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和市场引导; 通过终端类型聚合分析评估, 协同市场进行终端替换和终端推广, 减少问题终端在网数量, 加大优秀终端投放力度。
结束语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 D市的LTE手机流量驻留率逐月提升, 至2015年4月, LTE流量驻留比达96.2%, 位居全省首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SM/TD-SCDMA/TD- LTE/WLAN 网络协同优化[J], 郭宝, 《移动通信》 , 2012, 36(7)
[2]四网协同规划优化策略[J], 赵惠琴, 《中国新通信》 , 2013年16期
[3]TD-LTE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组网的相关研究[J], 樊磊, 《中国新通信》2014年05期